今天上午,《泸州市江南新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》评审会在南苑会议中心召开!出席会议的有市委书记刘国强,市长刘强,市政协主席喻双,市委副书记曹建国,市委常委、市委组织部部长蒲芝龙,市委常委、市总工会主席陈冠松,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明,副市长刘云,市政协副主席肖荣华等以及来自规划院的专家们。
评审会上,来自北京、重庆、成都等地的专家认真听取了《规划》编制组的汇报,听取了市领导及相关各区县、市级部门有关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。
据悉,《泸州市江南新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》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。规划中的江南新区位于泸州市长江南岸,东起纳溪区天仙镇、西至合江与重庆接壤处,面积约 600平方公里。江南新区规划定位为国际白酒文化中心地,以“山、水、田、林、城”相互交融为特色的“两化互动、统筹城乡”国家示范区,规划目标是实现从产业泸州向美丽泸州、梦想泸州的跨越。该规划注重在“新”字上下功夫,即实现跨区规划、弹性发展的新突破;展现“产城一体、景城一体”新理念;探索“两化互动、统筹城乡”新模式;提出“五彩笔墨绘江南、再造一个新泸州 ”的发展新构想。规划同时提出了江南新区的规划与策略,即交通建设先行,优化产业集群、完善城市功能、城乡三产联动以及构筑弹性空间。
评审会上,刘国强认为,在江南新区的发展定位中,除了 “两化互动、统筹城乡”外,还应增加三化联动的内容。泸州的 156发展战略确定了现代化中国酒城的建设目标,而江南新区就是现代化中国酒城的组成部分,这个在规划中应有所体现,而且江南新区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应当高于战略中“五年翻一番”的要求,并且在产业、城市建设、交通、生态、文化、民生等六大战略重点发展方面应有细化举措,四化如何实现同步,三化如何实现联动,这些在规划中都应有所体现。
刘国强因此认为,对江南新区的功能划分还需进行进一步研究,江南新区的交通规划还应超前,比如可以在江南新区规划发展轨道交通,以吸引更多资源,促进该区域加快发展。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相关性的调研,在规划时不仅把江南新区放在本市,而且要放在川南经济区内考虑,还要充分考虑成都、遵义、重庆等地对江南新区的影响。
评审会上,结合规划中存在的三化联动、统筹城乡研究不够、动态发展模式、规律研究不够等问题,刘强希望编制单位不断完善深化 《江南新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》,规划要有科学性和操作性。各区县、市级各部门也要对此进行深入思考、对江南新区的建设提出可行性意见。
专家组认为,《泸州市江南新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》意义重大,立意高远,比较富有创意,不仅对推动泸州工业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,而且对川南、四川乃至成渝经济区等区域推进现代化进程有重要作用,专家组原则同意通过该规划评审。
专家组同时对规划提出了修改建议,一是要进一步论证江南新区的空间范围;二是从国家级层面、区域角度对新区内涵及定位进行论证;三是进一步突出生态、文化、安全在该规划中的重要作用,提出相应策略;四是从区域协调、城市统筹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与体制创新建议。